廣西南寧天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 150-7885-8500
搜索

家蠶血液型膿病及其防治技術措施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5-29 17:01

微信圖片_20230529154853.jpg微信圖片_20230529155019.jpg微信圖片_20230529155028.jpg




病原

? 家蠶血液型膿病,就是常說的膿病、膿蠶。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最易感染血細胞、氣管上皮細胞、脂肪組織、真皮細胞及中后部絲腺,并形成多角體。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感染細胞后,在細胞核內形成大量多角體,使細胞核逐漸膨脹,細胞隨后膨大破裂,多角體、病毒、細胞碎片游離于血液中。

? 家蠶血液型膿病是養蠶生產最常見和危害最嚴重的蠶病,在廣西蠶區養蠶全年都有發生,特別在 5-7 月份高溫時期發生最嚴重。

? 家蠶血液型膿病是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感染家蠶引起,有通過桑葉的食下感染和通過傷口的創傷感染;感染到發病時間為 3-6 天。? 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呈六角形(左圖)內部桿狀物才是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右圖);外層六角形堅固,用堿性消毒液才能融化多角體,才能殺滅內部病毒粒子。家蠶血液型膿病,就是常說的膿病、膿蠶典型癥狀

? 家蠶血液型膿病病蠶癥狀:各齡蠶均會發生,以5齡中期到老熟前后發生最多,病蠶后期表現為體色乳白,環節腫脹,狂躁爬行,體壁易破,流膿而死,同時,不同時期發表癥狀不同,眠前發病表現為體壁發亮的不眠蠶,起蠶發病表現為皮膚多皺的起縮蠶,4-5齡盛食期發病表現為節間膜隆起的高節蠶,上簇前發病表現為環節中間腫脹的膿蠶。


因病期不同,表現的癥狀大致有以下幾個病癥類型:


起縮蠶:

在起蠶時發病。病蠶生長停滯,體色乳白而不見轉青。體壁松弛多皺,體軀縮小。前節的節間膜向后套疊,最后出現典型的病征而死。


高節蠶:

又稱“竹節蠶”。源于病蠶各環節節間膜或環節后半部(靠近節間膜處)隆起,就象竹節。多在4、5齡蠶盛食期發病。


膿蠶:

多發生于5齡后期至上簇前。環節腫脹拱起,呈算盤珠狀,體壁緊張發亮,體色乳白,病重時,爬行緩慢,終因腹足失去把持力,從蠶匾或蔟中墜下,流膿而死。發病遲者死于蔟中或結薄皮繭而死亡,生產上比較常見。


斑膿蠶:

在生產上較少見,與蠶品種有關,現行品種少發生。發生時出現對稱性的病斑,如黑褐色的焦腳、黑色氣門及大的斑塊等。


膿病蛹:

在5齡后期、熟蠶、初蛹期感染可造成蛹期發病。病蛹體色暗褐或乳白,體壁易破,一經震動即流出濃汁而死,造成繭層污染,即內印繭或死蘢繭。


  ? 小蠶發病體軀發亮、乳白,難以入眠,到處爬動,最后體壁破裂流出濃汁而死亡。

 ? 大蠶期大規模發生家蠶血液型膿病死亡。

    一、 血液型膿病的癥狀、病原及發病規律

    1、癥狀:幼蟲眠期發病,多為不眠蠶,不食桑,體壁緊張發亮,體色乳白,節間膜高突;起蠶不久發病,節間疊起成高節;食桑一定時間后發病,環節腫脹或如竹節狀,或如算盤珠狀,透過皮膚看到混濁的體液;病蠶狂躁,常爬行蠶匾或蔟具四周,皮膚易破,流出混濁白色乳液狀膿汁;病蠶死后尸體腫脹,部分發黑,腐爛。蛹期發病,病蛹體色稍乳白,易破,經震動,即流膿汁而死,極少存活到蛾。


    家蠶血液型膿病的病蠶呈高節、腫脹等癥狀(左圖),體液變成牛奶狀膿汁(右上圖);用600倍顯微鏡觀察膿汁可看到六角型的多角體(右下圖)


    2、病原

    家蠶血液型膿病,是家蠶核型多角體病的俗稱,是由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縮寫Bm NPV,有時簡寫NPV)引起的。一粒多角體含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多角體大小2~6μm,平均3.2μm,在400倍~600倍的光學顯微鏡下易觀察到,多為六角形(實為十八面體),淡綠色,偶也見到四方、三角或不正形的多角體。

    多角體不溶于水及有機溶劑,多角體液如同乳液一般。多角體對濃酸不穩定。弱堿可使多角體溶解,放出NPV病毒粒子;強堿不僅使多角體溶解,而且可使病毒粒子失活。裸露的、游離的NPV病毒,對環境抵抗性較弱,在37.5℃下1天就失活了;而多角體在環境中非常穩定,能對病毒粒子起到保護作用,免受陽光中紫外線的殺傷;在室溫下,多角體致病力可保持2~3 年以上;4℃下,其致病力可達20年之久。

    3、發病與傳染規律

    本病可經食下傳染,也可經傷口傳染。病毒多角體被蠶食下后,在堿性腸液下迅速溶解釋放出病毒粒子, 部分病毒粒子便由中腸開始感染中腸細胞。游離的NPV病毒粒子也可通過傷口感染蟲體細胞。病毒粒子利用蟲體細胞,在細胞核中自主大量復制和不斷擴增,部分釋放到血液中,隨血液流動,又侵染其它組織細胞。在感染末期,合成多角體蛋白的基因啟動,形成多角體蛋白,并把病毒粒子包埋其中,大量多角體不斷形成,使細胞核膨脹、細胞膨大,直至破裂,細胞碎片、多角體及病毒粒子游離于血液中,造成蟲體代謝障礙,血液渾濁。小蠶感染后一般經3~4天、大蠶感染后經4~6天,就發病死亡。4齡起蠶出現的病蠶,感染時間應在3齡起蠶之前;五齡末期出現的病蠶,感染時間約在5齡起蠶。養蠶溫度低發病較慢,高溫悶熱發病加快。病蠶、蛹、蛾的尸體、膿汁及被之污染的蠶糞、蠶具、蠶繭,帶有大量的病毒,具有強烈的傳染性,是血液型膿病的主要的傳染源。

    二、當前蠶區消毒防病工作存在的問題

    1、蠶室用具消毒方法不正確,消毒效果不保證。

  有的消毒藥物使用不當,如單純用福爾馬林消毒,因不能溶解多角體,沒有達到殺滅病毒粒子的效果;有的雖然消毒了,但蠶具、地板還有蠶糞、尸體殘余和污漬;有的消毒濃度不夠或濕潤的時間不夠;甚至有的蠶具和場地根本就不經過消毒。例如很多養蠶戶大蠶室地面養蠶,而自動上蔟架及方格蔟沒有消毒,且懸架蠶座上空,上面的病原物隨時都會飄落,污染桑葉、接觸蠶體。

    2、蠶糞亂堆亂放,死蠶亂扔,甚至蠶糞直接施入桑園,使桑葉、蠶室、用具、水源及周圍環境均受到污染。

    3、養蠶批次密,批疊批,養蠶前沒有足夠時間認真消毒;養小蠶、大蠶的蠶室、用具混用。

    4、飼養粗放,蠶頭過密,沒有做好擴座和提青分批,除沙及大蠶下地動作粗放,容易造成蠶體受傷,擴大傳染范圍。

    5、一些共育室的商品小蠶質量較差。一些養蠶戶反映,購買的小蠶當時或當齡就出現病蠶。

    三、桑蠶膿病防治措施

   (一)徹底消毒,消滅傳染來源

    1、養蠶前必須全面清潔和徹底消毒養蠶室、貯葉室、上蔟室及蠶架、自動上蔟架、蠶框、竹箕、蠶臺墊層、采葉籮、蓋(墊)桑葉的薄膜、蓋(墊)小蠶的薄膜、切葉板、切葉刀、蠶網、蠶筷、蔟具、繭籮、繭袋、室內拖鞋等所有用具。

    2、養蠶室的周圍及受到蠶糞、死蠶、爛繭污染的場所(包括生活場所)也要定期消毒。

  3、清潔和消毒方法

   (1)清掃清洗

    清理養蠶場地、用具殘留的蠶沙、死蠶、爛繭及垃圾,運到遠離桑園、蠶室的蠶糞池(坑、房)堆漚,或集中燒毀;全面打掃上述場所地面、墻壁、墻角,能沖洗的還應用清水沖洗干凈;上述全部用具均應全面洗刷干凈。特別要注意括除蠶具粘附的尸體、膿汁殘余和斑跡。

   (2)應用有效消毒藥物和消毒方法

    ①漂白粉液消毒   漂白粉是最常用的消毒藥物,對家蠶的各種病原物均有較強的殺滅效果。市售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計)。使用濃度為含有效氯1%,即1公斤漂白粉加水25公斤。噴灑消毒,需濕潤半小時以上;小件用具可用漂白粉液浸漬消毒,但竹木用具浸濕后應馬上撈起,接著浸第二池用具,避免每次浸漬時間過長、漂白竹木而損耗藥效,影響后面浸漬消毒的效果。

    ②石灰水消毒   石灰水對血液性膿病、中腸型膿病、濃核病的病毒粒子和多角體具有強列的殺滅作用。使用濃度為2~5%,即新鮮石灰2~5公斤加水100公斤。噴灑消毒和浸漬消毒均可。需保持濕潤半小時以上。也可用6%~10%的石灰漿噴刷墻壁、地板,達到殺滅、封閉、固定病原物目的。

    ③消特靈液消毒   消特靈即漂白粉精,對家蠶的各種病原物均有較強的殺滅效果。原粉含有效氯60%~64%(一般按60%計算)。使用濃度為含有效氯0.5%~1%,即0.5公斤漂白粉精加水30~50公斤。使用方法同漂白粉。

    ④用福爾馬林和強氯精消毒要加新鮮石灰。用2%福爾馬林液消毒,必須加入2%的新鮮石灰才能殺滅血液性膿病、中腸型膿病的多角體病毒,具體配制為1公斤福爾馬林原液加水17~18公斤,再加0.4公斤的新鮮石灰。用強氯精液消毒也應加石灰,具體為含有效氯85%的強氯精0.1公斤加水20公斤,再加新鮮石灰0.4~0.6公斤。須用新鮮石灰。陳舊石灰粉及建筑用的石灰粉消毒效果差。

    ⑤蔟具消毒方法   竹花蔟、塑料折蔟、木制方格蔟采繭后,清除浮絲、死蠶尸體及其殘留,用上述消毒液噴灑消毒或浸漬消毒。 紙板方格蔟,清除浮絲后,打開放在太陽下暴曬1天,然后再集中在一起,用2%甲醛溶液或含有效氯1%的強氯精噴灑,馬上用塑料薄膜覆蓋蔟片密閉4小時,再打開暴曬1天。也可將曬干的方格蔟片擱掛于密閉的室內用強氯精熏煙消毒劑熏煙消毒,每立方米用5克熏煙劑,點燃后明火發煙,閉門至次日取出。經過消毒的蔟具可放置在用具間備用。

   (3)講究消毒質量、力求全面徹底

    要求按照“消—洗—消”方式進行消毒,即養蠶結束后先對房屋、場地、用具消毒一次,防止病原物擴散污染,再進行全面的清洗,清除污物,然后在養蠶前再全面消毒一次,達到消毒全面徹底。

   (4)合理安排養蠶批次,防止連續傳染發病

    養蠶批次不能過密,批與批之間要有足夠的間隔時間,用來房屋場所和用具使用后的清洗消毒,避免蠶病傳染給下一批。

   (二)加強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和隔離病死蠶,減少蠶病傳播機會

    1、配備專門的蠶室和用具,大蠶用具與小蠶用具嚴格分開使用,避免小蠶與大蠶同室混養;養蠶室及附近不能放置花蔟、方格蔟、繭袋、繭籮、蠶糞籮(箕)等帶有大量病菌的用具物品,這些用具物品更不能接觸蠶體蠶座、接觸桑葉。

    2、勤除蠶沙,搬運到蠶沙池(坑)堆放,遠離蠶室和桑園;病蠶、死蠶應焚燒或深埋,防止病原到處污染。

    3、養成入蠶室換鞋洗手的好習慣,避免從室外帶進病原物污染蠶座、桑葉。

    4、保證桑葉潔凈。桑園不能直接施用蠶糞作肥料污染桑園;用經過消毒的采葉籮、車輛來裝葉、運葉;用經過嚴格消毒的貯葉室、薄膜存放桑葉,保持桑葉潔凈;注意桑園治蟲,防止桑蟲傳病給桑蠶。

    5、及時拾除病蠶、死蠶;眠期進行提青分批,徹底淘汰遲眠蠶、不眠蠶,或遲眠蠶隔離飼養。

    6、各齡眠期及起蠶、大蠶每天或隔天撒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蠶座有病蠶膿汁,應及時撒石灰消毒和覆蓋。

   (三)增強蠶的體質,消除誘發蠶病的因素

    精心飼養,良桑飽食,給與適宜的溫濕度,防止高溫、燜熱誘發病毒病;防止蠶體創傷感染膿病。

   (四)做好小蠶共育的消毒防病,保證商品小蠶質量。

    小蠶共育戶要樹立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觀念,全面貫徹消毒防病制度,切實做好小蠶共育防病工作,使共育的商品小蠶達到無病死蠶、發育整齊、頭數足等質量要求。養蠶戶在購買商品小蠶時,要認真檢查質量,如發現有病死蠶,可視為質量不合格產品(商品小蠶),可拒絕購買飼養。確保購買到無病的商品小蠶,才能獲得養蠶的穩產高產。

   (五)含核型多角體病毒的生物農藥已在茶葉、蔬菜等農作物推廣使用,桑葉受核型多角體病毒生物農藥污染會引起養蠶膿病的暴發,必須引起重視,避免桑園及附近作物使用核型多角體病毒生物農藥使桑葉受病毒污染。

加入桑蠶群聊.png接入桑種客服.png


分享到:
會員登錄
登錄
其他賬號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