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桑樹病害識別及防治之桑里白粉病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8-25 16:24 1、識別癥狀:此病俗稱“白粉病”。主要危害枝條中下部即將硬化或老化的葉片,枝梢嫩葉發病較輕。發病初期葉背出現圓形白粉狀霉斑,嚴重時連片或布滿葉背。發病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現黃色小顆粒物,逐漸變褐,最后變成黑色小顆粒(病原菌閉囊殼)。在云南蠶區,女桑品種老化時間早較易感染該病。 2、發病規律:該病屬真菌病害,病原菌Phyllactinia moricola (P.Henn)Homma屬子囊菌亞門,球針殼屬。病原菌以閉囊殼粘于枝條或落地病葉上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散出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至新生桑葉上經氣孔侵入成為初次侵染,經8-10天潛育產生白色病斑,后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并進行再侵染。經過多次侵染循環,危害擴大,至晚秋時最為嚴重。地下水位低的桑園、低溫高濕山區桑園易發病,過于密植、透風透光差、缺鉀桑園發病較重。桑葉硬化早的品種女桑易發病。該病除危害桑樹外,還危害梨、栗、椿等。 3、 防治方法:①合理品種搭配。選種抗性品種,避免種植品種單一化,重病區擴大抗病性強品種。②消除病原。秋冬季清理桑園地面落葉、殘葉集中燒毀或漚制堆肥。③合理采葉。生產用葉時及時采摘下部葉片,防止桑葉老化。④藥劑防治。冬季噴波美度2-4度的石硫合劑,以殺滅枝條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發病初期用0.3%-0.5%多菌靈或者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噴灑葉背,每隔10-15天1次,控制病害。重病區用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7-10天用藥1次,連續防治2-3次,安全間隔5-7天。 桑里白粉病病葉 桑里白粉病病葉背菌絲體 桑里白粉病病株 桑里白粉病閉囊殼(引用華德公) |